English

燕南园66号

1999-02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,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,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。人们常说,“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,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”。50年代,燕南园里住着马寅初、汤用彤、周培源、冯友兰、朱光潜、陈岱孙、侯仁之、林庚诸先生,后来又搬进来王力、魏建功等先生。听人说,二三十年代,冰心先生执教于燕京大学时也住在燕南园。她的那篇著名的长篇散文《南归》,稿末就有“1931年6月30日夜,燕南园,海淀,北平”的字样。

被好奇心驱使着,我曾不止一次地在燕南园查访冰心先生当年的居住之处,但由于无人指迷,我终未能找到。直到我离开燕园许多年之后,我才从林庚先生那儿知道,冰心住的是66号小楼。以后,我也便知道了冰心居住的燕南园66号的一些生活点滴。

1926年夏季,冰心从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取得文学硕士学位,应聘回母校燕京大学任教。那时,她已出版了《繁星》、《超人》、《寄小读者》等几本书,早已是名满神州的作家了。她住在朗润园的一间单身宿舍里。

她的未婚夫吴文藻于1928年冬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,并荣获了哥大颁发的“最近十年内最优秀的外国留学生”奖状。他应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之聘,于1929年初回到北京。燕大对这两位从美国归来的青年学人特别予以款待,把燕南园正在兴建中的一幢二层小楼拨给他们居住。

冰心在燕大讲授中国文学和英国文学方面的课程,吴文藻在燕大和清华开设“社会学原理”、“进化论”、“人类学”等课程。初来时,燕南园66号小楼尚未竣工,他们各自住在单身宿舍里。在教学、研究、写作之余,两人都为建立小家庭积极地做着准备。嗜书如命的吴文藻忙着找木匠打做高及屋顶的大书架,物色购买书桌、书柜、卡片橱,心无旁鹜地经营着他的书斋。热爱生活的冰心则忙于布置新居,在庭院里栽种些花木,创造着一个幽雅的生活环境。

1929年6月15日是个星期六,他们在临湖轩举行了简单的婚礼,参加婚礼的是他们的一些同事和学生。婚礼后,他们到大觉寺去度新婚之夜。大觉寺是京西的古刹,为辽代的清水院,背倚阳台山,前有莽莽平原,环境清幽。两天后他们回到学校,又各自回到自己的宿舍里。直到暑假过后,他们从南方度假归来,才住进了燕南园66号新居。

这是一个幽静、温馨、充满着书香之气的家。社会学家吴文藻除了去燕大和清华上课,一天到晚坐在他的书斋里,他“心满意足地在他的书房里坐了下来,似乎从此就可以过一辈子的备课、教学、研究的书呆子生活了。”(冰心语)连院子里那些开得烂漫的花也无心去看,他只是埋头做学问。冰心这几年也忙于教学和疲于应对两家的多事之秋,文学作品也写得少了。结婚以后的两年后,她只有短篇小说《三年》、《第一次宴会》,散文《南归》、《分》等篇问世,又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·纪伯伦的散文诗集《光知》。1932年,她出版了《冰心全集》(包括小说集、诗集和散文集)。她勤于侍弄庭院里的花木,栽种在庭院里的丁香树、紫藤、红月季、白玫瑰,赶着季节盛开着。只有学生来造访时,66号小楼才有了人声笑语。直到1931年他们的儿子出生,后来,吴文藻的母亲搬来住,冰心的二弟和吴文藻的妹妹来燕大读书,这里便热闹了起来,有了人间烟火味。

两个书生都醉心于读书、买书。吴文藻在美国留学时,常是因了无节制地买书而手头拮据,到月末只好啃面包饮冷水。他们结婚以后,燕南园66号的房间里尽是书。客厅是放着个半圆形的雕花红木桌,桌上老是摆列着新购来的书,而且差不多是每周换一次,熟朋友们来了,总是光翻着桌上的书。他们也喜欢字画,客厅里、书斋里、卧室里,到处都有名贵的字画。

吴文藻是位纯而又纯的学者,冰心先生曾讲过他的一件趣事:

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上午,我们都在楼前赏花,他母亲让我把他从书房里叫出来。他出来站在丁香树前目光茫然地又像应酬我似地问:“这是什么花”?我忍笑回答:“这是香丁”。他点了点头说:“呵,香丁”。大家听了都大笑起来。

(《燕大文史资料》第二辑:《我的老伴——吴文藻》)

1929年冰心吴文藻在燕大临湖轩的婚礼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